FX168财经报社(欧洲)讯 中国人民法院报发文《虚拟货币司法处置须规范化》,提及虚拟货币在司法处置中面临的问题与难处,建议司法机关能够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与操作规范,供执法员人以及民众做参考。文章也提到,2023年,中国国内打击涉虚拟货币犯罪案件428起,涉案金额达到4307.19亿元人民币,是2022年的12倍多。
币圈媒体BlockTempo报道,鉴于人民法院报属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媒体机构,发出这篇文章可能暗示着官方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可能由禁止改向监管。
中国人民法院报文章强调,在中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虚拟货币处置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根据零壹财经发布的《2022年中国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司法机关有待处置的虚拟货币总量达到了惊人的数值,涉及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USDT)等多种主流虚拟货币,总价值估计超过数十亿美元。
另据SAFEIS安全研究院统计,中国2023年已打击涉虚拟货币犯罪案件总量428件,较2022年减少了88.9%,但整体涉案金额陡增至4307.19亿元人民币,约是2022年的12.36倍,“虚拟货币已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刑事涉案虚拟财物之一”。
这些数据仅涵盖了已知的、正式进入司法程序的虚拟货币,实际数量可能更为庞大,因为许多案件仍在调查阶段,尚未完全统计。
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是目前司法机关颇为棘手的现实难题,山东省和福建省分别提出了不同处置方法,包括与发行方协商回收、拍卖优先,以及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置等。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中通常面临以下法律问题:权属认定的问题、虚拟货币价值评估的问题和虚拟货币合法变现的问题。
另外,文章还提到,司法处置之所以出现两难困境,是因为在认知上否认虚拟货币财产属性的同时,在涉案财务处理过程中又无法回避虚拟货币呈现出的财产价值。
文章建议,司法实践须尽快出台一套全面的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指导意见,为这一新兴领域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与操作规范。
文章重点指出,虚拟货币的跨境特性决定了其监管与处置需要国际合作。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各国监管机构分享经验,协调政策,共同打击跨国虚拟货币犯罪,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又安全可控的虚拟货币司法处置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为全球虚拟货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建议司法机关能够尽快出台一套全面的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指导意见,为加密领域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与操作规范,这一指导意见应覆盖虚拟货币的多个层面,包括法律地位、合规要求、资产处置程序及法律责任等。同时,文章对各个层面做进一步的阐述:
1. 法律地位:明确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是构建合规框架的基石,指导意见应界定不同类型虚拟货币的属性,如加密货币、稳定币、功能性代币等。是否被视为财产、商品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资产。同时,确立虚拟货币的合规要求,包括注册、讯息披露、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等措施;
2. 资产处置程序:确保虚拟货币司法处置顺利的依据,指导意见应详细规定虚拟货币的冻结、查封、扣押、拍卖、变卖等法律程序,明确司法机关、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同时,界定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
BlockTempo写道:“人民法院报明确建议司法机关在指导意见中纳入虚拟货币的‘合规要求’,这一点与中国现行法规相抵触,是否意味着中国对虚拟货币的禁令开始松动,值得未来密切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8月23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基础上确定了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并发布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招标公告,其中重点资助课题包括涉案虚拟货币处置问题研究、涉数字经济司法问题研究、涉人工智能(AI)纠纷司法应对研究等。
延伸阅读:中国重磅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则“虚拟货币”司法公告……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公众号,8月1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自2024年8月20日起施行。其中,《解释》将通过“虚拟资产”交易列为洗钱方式之一。
“两高”明确通过“虚拟资产”交易、金融资产兑换方式,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的“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
中国官媒经济日报发表题为《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与地缘政治风险叠加——谨慎对待虚拟货币投资》文章,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币圈”又遭遇一波地震。比特币接连下跌,从7月末7000美元上方下挫至8月16日58000美元左右。文章称,中国央行等部门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态势坚定。
延伸阅读:中国最高法、最高检突传巨响!官媒罕提“比特币投资” 中美倒货未能阻止买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