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两周市值突破50亿,燕之屋(01497)仍在谋划“入通”?

智通财经07-12

要说起7月以来涨势最猛的个股,燕之屋(01497)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之一。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该股股价自6月28日起开始拉升,成交额也从平日的不足百万飙升至千万水平。随后公司股价大幅向上,7月9日,公司股价飙涨近15%,成交额达到5780.3万港元的历史高位水平。7月以来短短七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已累涨超40%,累计成交额更是达到1.399亿港元,远超今年上半年的月均成交额。

股价突然拉升的背后,燕之屋到底怎么了?

股价拉升为入港股通?

在交易席位来看,截至7月10日,最近20日燕之屋的最大买入方为中国银行,其净买入量高达302万股。摩根大通银行紧随其后,净买入45万股。而在净卖出方面,最大的卖出方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净卖出量为120万股,老虎证券位列其次,净卖出66万股,这部分主要为散户获利卖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股票仓位变动也越发明显。近半年来中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一直维持在1%左右,然而自7月3日起,中国银行的持股比例开始大幅拉升,到了7月9日其持仓比例已经增长1%左右。与之相对的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持股比例,作为近一个月以来持仓比例增长最快的券商,该行的持股比例自7月3日开始下滑,从1.54%下滑至7月9日的0.61%,这跟中国银行的增长比例恰好相符。而更为巧合的是,随着7月10日,公司股价出现了1%的下滑,中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也出现了0.12%的下滑,而相对之下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仓位出现了0.12%的增长。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庄家“左手倒右手”的“对敲”行为。

从燕之屋7月11日的走势来看,该股实时盘中成交量一直不活跃,于尾市突然出现大手笔成交,一般情况下,这种成交可能只有一笔或连续的几笔,但随后成交量又回到原先不活跃的状态,然而这笔成交带动公司股价稳定回升。通常来说,这种突破性的孤零零的大手成交量是主力的对敲行为。

本月以来,燕之屋的净流入资金已高达1241.12万港元,市场热度可见一斑。而从最新的盘口数据来看,散户们已经陆续跑步入场,期内最大的买方力量来自汇丰证券(亚洲)、富途证券。招银国际则为主要卖方力量。

那么此次股价拉升意欲何为?据智通财经APP分析,此次操作或是为了纳入港股通的市值管理行为。

据了解,港股通调整分为定期调整和临时调整,定期调整跟随恒生综指进行,为每半年一次,于每年九月及三月生效,临时调整为不定时调整,对不满足条件的标的进行调入及调出。新股要进入港股通,一般通过每年定期调整纳入港股通,进入港股通可获得内地资金关注,大幅提高成交量。

其中,除了中大型指数标的,平均月末市值50亿港元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标的也可纳入深港通。在这样的背景下,燕之屋要想进入小型股指数,需要将市值提升至50亿港元以上,而从7月11日的收市市值来看,公司股价恰好为55.77亿港元,复合纳入港股通的条件。

不过纳入港股通是否就能成功收获内地投资者青睐,获得大量资金流入呢?还是要从公司的基本面来看。

“重营销轻研发” 核心竞争力存疑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作为业内的龙头,燕之屋曾为了上市五次奔赴不同资本市场,最早于2011年向港交所递表,随后经历了两次A股及两次港股递表后,终于成功在2023年12月中旬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近年来,燕之屋实施多品牌策略,以“主品牌+子品牌”多线发展,产品包括纯燕窝产品、燕窝+产品和+燕窝产品三大系列。截至目前,燕之屋拥有全国性的线下销售网络,由96家自营门店及647家经销商门店。

受益于广泛的销售网络,燕之屋的营收表现也连年增长。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15.1亿元(人民币,下同)、17.3亿元及1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93%。

在燕之屋的一众产品在,纯燕窝产品的知名度最高、SKU品类数目最多,报告期内公司超九成营收均来自该产品。不过2023年以来,该产品的营收占比有所下滑。相较之下,燕窝+及+燕窝产品收入增长抢眼,实现收入1.42亿元,营收占比达7.2%,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收入稳步扩张的同时,燕之屋的盈利水平也颇为亮眼。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8.2%、50.8%及50.7%。不过虽说燕窝为“暴利”生意,但相较之下,燕之屋的净利率却不算太高。对应之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分别为1.72亿元、2.06亿元、2.12亿元。

而这离不开公司高企的营销费用。报告期内,公司的广告及推广费占总收入的比例超15%。而在2023年年报中,公司坦言随着收入增长,公司的广告及推广费更进一步增长。而与上亿元的营销投入相比,燕之屋的研发投入则显得有些不足。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仅为1900万元、2430万元、2640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1%。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大量的营销投入或与燕窝行业的行业特性有关。

数据显示,我国燕窝于2022年市场规模为43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高达30.1%。但行业较为分散,有过万名参与者。于2022年,中国燕窝市场的市场规模占全球燕窝市场的70.0%。按2022年零售额计算,虽然燕之屋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有5.8%的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其与行业老二、老三2.6%、2.3%的市场份额差距并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燕之窝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此外,燕窝的功效也于近年来一再被质疑。据了解,燕窝的营养成分包括了唾液酸、氨基酸、胶原蛋白、糖蛋白、抗氧化剂、钙、钾、铁、镁及激素等。而消费者可以通过食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中更有“性价比”的获得上述营养。因此不少替代品也由此产生,“不是燕窝吃不起,而是银耳更有性价比”。

综合来看,深耕行业多年的燕之屋在领先的龙头地位下,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但面对持续不断的行业压力,“重营销轻研发”之下公司的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而对于9月调整的港股通名单,燕之屋还是有希望入选的。但在这样的基本面之下,公司能收获内地投资的青睐吗?这恐怕仍然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