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互联网行业投资指南

来咖智库2020-02-10

2003年的“非典”疫情似乎已经远去,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又把我们拉回到曾经。故事情节似曾相似,但是其中的参与者已经是新的一代。

回顾当初,“非典”疫情对市场形成短期冲击,2003Q2社零增速呈“V型”走势,非典疫情集中于 2003Q2发展较快,商业贸易板块跌幅居前。疫情对社零消费短期拖累较为明显,2003 年 5 月社零增速同比仅 4.3%,环比回落 3.4pct,疫情平息后消费迅速反弹并在 2004 年创下了新高。

有人说,是因为“非典”疫情,所以催生了后来的互联网电商巨头淘宝和京东;还有人说,“非典”疫情吹响了互联网社会化大普及的总攻集结号……

无论如何,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身处其中的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次无法逃离的灾难,但是无情的商业世界并不会因为疫情而停摆。我们坚信,有危险就有机会,有苦难就有需求,有波谷自然有波峰。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表面结论上,相反,来咖智库采访了两位对互联网行业长期观察,并具有自己独特洞见的专家,分析本次疫情中对泛互联网行业而言,蕴藏着哪些危与机。

财经专栏作家、产业互联网深度观察者 胡喆

严格说来,2003年非典疫情之下还没有完整的“互联网经济”,有一些早期的、优秀的互联网创业企业,但是在影响力上、能力上远没有达到为公众提供从虚拟到实体的各种基础服务的程度。

这就导致,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于互联网的发展没有任何利空,全是利好。因为那时候互联网经济在起步期,所有的能量都是向上的能力。在抗疫的过程中,整体社会对信息的分发、非接触式物资调配的需求、整个资源匹配效率的提升,都有了新的要求,而且一部分聪明的人发现互联网可能是能提供这些解法的力量。

所以说,2003年的非典对于互联网经济全是好消息,2020年新冠对于泛互联网经济是喜忧参半。

有人喜欢争论一个微观问题,就是2003年非典和京东、淘宝的关系,试图证明or推翻2003年非典对淘宝、京东崛起有重大意义的价值。

其实,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无论有没有非典,2003-2004年淘宝和京东也会诞生,但非典的大背景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是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的。

今天,可真不能盲目乐观了,互联网从宏观经济的旁观者,变成了实体经济的深度参与者。它与实体经济已经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这个过程早就开始了,10年前就已经加速了。大家可以看看2009年,也是移动互联网元年,淘宝已经成长得非常巨大,京东在这一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百度的市值也在这一年前后达到了历史高位。当时经历过“千团大战”的王兴曾说,美团就是本地生活服务的互联网推广机构,随着美团的到位,中国从大的品牌到最基层的小微实体经济如美甲、按摩、小餐厅,全部都和互联网建立了连接,此后的十年,是连接不断加深、利益攸关最终密不可分的10年。

今年,随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大家发现消费互联网红利已经到头了,于是大家开始说做产业互联网,这说明,不仅消费互联网严重依赖于实体经济的景气指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也要从实体经济拿增量。这时候,实体经济咳嗽一下,互联网就感冒的格局已经形成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的结合已经非常非常深了,所以在传统经济受到打击以后,互联网受到的传导性是非常明显的,再也无法像17年前一样,坐收增长的红利。

就现在的情况来说,每一个垂直领域都跟实体经济密不可分水乳交融,例如中小企业死掉没有人去百度做广告,小微企业餐馆死掉,没有去美团做推广,一些供应链电商背后的厂商破产,就没有人去提供拼多多、聚划算的货源。

有人说腾讯王者荣耀一天20亿的收入,对腾讯来讲赚得很开心。但事实上这反映了危机:大家都闲下来,闲到一个游戏可以一天赚20亿。中国这样一个已经增速放缓的经济体,出现大家都闲下来的情况,并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连篇累牍的预测哪些板块会好,哪些板块会差的文章,其中不乏名家高手,我不能掠美于人,就谈谈综合性的看法吧。

综合来说,我的观点如下:

1、 可以直接帮助疫情改善,可以加快信息流转的、可以满足当下一些实施性需求的微观具体板块会受益,比如大家说的云办公。但这种受益具有很强的阶段属性,我称之为“口罩厂”效应,口罩现在无疑是刚需的刚需,但这个刚需会很久么?肯定不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但很多闲置产能没有迅速转到口罩制造上来,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疫情长不了,口罩经济长不了。

对于一些具体的云办公板块,可能在这个阶段有受益,特别是客观环境起到了教育市场教育用户的作用,即使疫情过去也会有一些留存。但如果就云办公来说,我觉得疫情一解决,不会完成产业层面的替代,这个行业里阿里和腾讯已经做的很好、很全了,再从OA层面突破不存在了,应该有更新的模式,最好能够争取到at的战略投资,结成生态。

2、 现在,大家看到当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一些局部困难或是失能的时候,AI、大数据能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看到了一些案例,有些案例质量不是很高,比如ai问诊新冠肺炎……这里面炒作的痕迹很重,基本是拿了一个客服机器人就上了,这种ai案例反而对我们去推广产业互联网有负面的作用。

但是,如果要我说,谁能从疫情中找到最大的新需求增量,我看产业互联网机会最大。大家都知道,中国产业互联网最早的市场不是to B,而是to G,也就是给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数据能力,现在大家看到,在这么一个混乱的局面中,我们对疫情的洞察、围堵、观察、跟踪、分析,基本上都有ai+big data+cloud的影子,这是对产业互联网能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企业竞争能力最好的宣传,如果产业互联网可以持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的话,可能给中国整个toB/G端的互联网发展,带来真正的起飞的机会。

3、 最后也要说点现实的——目前赚到钱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来说,几乎没有想到哪个领域跟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可以剥离的,都有关系,实体受挫,互联网也受挫,甚至更重。所以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驰援传统经济,比如微信到处送保险,保险的内容是——一个夫妻店,两口子中的任何一个病倒了,每天补贴1000块,一直补贴30天。这当然是腾讯的善念,但也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尽管岁月艰难,但毕竟又一个互联网经济发展时代的窗口期也随之而来了,我们当自我勉励。

华泰证券计算机分析师 郭梁良

短期影响,显而易见,在线上的流量市场使用的市场增长了视频网站、娱乐游戏会有利好。背后其实是对计算资源的占用是增多的,对应的背后的服务器、IDC,以及云底层资源的需求,是有切实的上升。

从更大的影响来看,全国的企事业单位都要面对至少半个月的远程办公,至少需要有能够承接办公业务的OA系统,并且让大家在家里可以接的上,但很多单位还只有内网系统,是没有办法远程通过VPN去登陆的,如果这个OA、ERP或者办公系统直接做成云上的,那远程登陆就很顺利。

这次武汉暴露出的一个问题,疫情来了以后,应对措手不及,不管是从流量上来说还是需求上来说,都没有办法来进行一个扩充,因为它的整个IT系统是本地部署式的,从扩展性和内部沟通协助来说,没有办法敏捷的反应来应对变化。

从长期看,疫情将会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5G是产业互联网数据的一个入口,这是基础设施层面的。另一个就是底层的云架构,其实现在很多B端都是本地部署的IT架构,还没有上云,上云的阻力也很大,这次就是需要大家从轻易用的视频到中度一点的OA、内网虚拟化也好,再到底层IT架构的整个上云,这其实是一个从轻到重的一个起点。

所以,如果是底层架构上云的话,其实是将产业互联网的进程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之前产业因为难以互联互通,所以难以互联网,彼此之间数据不能共享,底层上云之后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