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投研
浩海投研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北京
0关注
63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浩海投研
09-03 09:07

国产替代!精密减速器,谁能问鼎中原?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一段时间的资本市场,有一个板块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减速器。板块的相关企业如#吉冈精密(836720)、#易实精密(836221)、#巨轮智能(002031)等都迎来了大涨。 巨轮智能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而在减速器这个大家庭中,精密减速器作为其中的一个细分赛道,受到了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实际上,作为#工业机器人 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精密减速器凭借着回程间隙小、精度高、寿命长等特点,在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精密减速器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相关企业能享受到机器人带来的红利吗?笔者今天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需求共振,迎来新机遇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精密减速器能够大涨,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谢#特斯拉。 就在近日,特斯拉发布了第四版“宏图计划”,重点提及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潜力。按照公司的规划,该机器人预计将在2026年初投入商业化应用。 这也给了投资者们更多的遐想空间。要知道,工业机器人目前是精密减速器最大下游应用领域,占比大约有36%,机床行业占比大约有22%,排名第二。此外,部分厂家的人形机器人于2024年开始实现小批量生产,虽然当前占比仍较小(不到3%),但是可以说未来可期,或许成为最有增长潜力的需求领域。 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就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根据专业机构预测,全球工业机器人的精密减速器市场规模有望从三年前的刚过30亿美元增加到2027年的超过60亿美元。 而精密减速器种类繁多,包括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精密行星减速器等。去年,我国精密减速器整体市场规模达91亿元,其中谐波减速器出货量达到95万台,RV减速器64万台。上述两种减速器在不同类型的应用中都有各自的优势,所以也不能完全相互取代。 减速器市场规模(来源:MIR) 二、自主突破成为主线 如果我们把精密减速器的产业
国产替代!精密减速器,谁能问鼎中原?
avatar浩海投研
09-02 08:12

天融信︱网络安全老炮,能否二度雄起?

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8月21日,天融信(002212)半年报正式出炉。 据中报披露: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虽仍为亏损状态,但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约68.5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收窄约64.57%。业绩好转,无疑是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针,恰逢近期股市回暖,天融信的股价顺势节节攀升。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自8月21日开始,公司股价已上涨幅度约60%。涨幅虽明显,但将时间线拉长,相较于最近五年的跌势,显得有些“不足挂齿”。 来源:亿牛网 那么,天融信是怎样的经营之道,如今业绩增长又能否维持? 一、重组上市,不温不火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发展。顺应时代潮流,1995年,#天融信 成立,主营#网络安全 业务,成为我国最早的网络安全企业。1996年,天融信率先推出填补国内空白的自主知识产权防火墙产品,开启了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2000年,天融信防火墙率先超越国外品牌,跃居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虽占尽先机,但却被众多后来者超越,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客户结构单一。天融信属于靠政府业务起家,(据创始人介绍:中标国家统计局项目后,公司销售才开始发展)所以其客户主要为政府、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 第二,竞争激烈,产品被超越。进入21世纪,伴随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众多新兴企业涌入网络安全行业,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天融信虽在防火墙等传统业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竞争对手不断推陈出新,其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市场竞争力显著下降。 或许是受以上因素影响,天融信曾尝试境外和港股上市,但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上市公司南阳股份(天融信旧称,主营#电线电缆 业务)收购天融信100%股权,2020年公司又将电线电缆业务全部对外转让。至此,公司正式脱胎换骨,完成上市。 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网络安全和智算云两部分。2025年上半年,业务占比分别为
天融信︱网络安全老炮,能否二度雄起?
avatar浩海投研
09-01 08:51

无人物流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一段时间,#无人驾驶 这个领域仿佛是被打开了“任督二脉”,逐渐站上资本的风口。而这背后的重要推手之一,并不是“送人”,而是“拉货”。 毕竟,相较于载人落地的难度,#商用载货场景(即#无人物流车),正在成为相关企业今年重要的突破方向之一。 资本市场上也在用真金白银砸向无人物流车。比如就在前不久L4级自动驾驶企业白犀牛宣布成B+轮融资,B轮总额近5亿元。今年4月新石器和九识智能也都完成了融资,合计融资规模超过30亿元。 近期资本频繁加注,也让无人物流车行业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无人物流车真的进入商业化阶段了吗?相较于几年前,行业本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笔者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政策放开,成本下降 无人物流车今年能够迎来爆发,其实在笔者看来,技术本身的进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策的逐步放开。 无人物流车相关政策(来源:光大证券整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官方允许全国20个城市因地制宜开展包括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个应用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发放了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了1.2亿公里。赛道上的企业之一新石器就已经获得了100多个地市公开道路路权。 无人物流车应用场景(来源:九识智能) 所以可以说,路权的开放为无人配送车构建了合法运行的制度基础。三个月前,官方更是提到了要加快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云仓在行业规模化应用,可见政策的支持力度。 除此之外,这个行业的另一大变化就是成本的逐步下探,这两年无人物流车的成本正在逐步降低,成本下降的背后是技术路线优化、硬件国产化与规模化生产的共同的结果。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无人物流车的价格已下探至2万元区间。要知道,六年前新石器初代单车成本还有20万元。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截至去年年末,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快递物流无人车已超6000台。虽然在城配市场的
无人物流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海西新药:二闯IPO!仿创双轨的艰难跋涉

作者/星空下的番茄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医药赛道 的硝烟从未散去,在强手林立的格局中,来自福建的“海西新药”却显得格外抢眼。它凭借差异化的技术路线与扎实的仿创布局,频频触动行业神经。 如今,这家地方国资背景的“研发新锐”再次向港股发起冲刺。亮眼的营销和国家级“小巨人”光环,能否真正驱散萦绕其身的财务警报与集采续约风险?在创新药的漫长征途前,登陆港交所是它续命的关键一步,还是真正的资本大考? 一、短期增长的幻象与财务警报 #海西新药 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仿制药+创新药”双轨模式为核心的制药企业。其股权结构体现了地方国资的支持,福建国资委通过间接持股持有13.87%,同时展鸿达投资持股11.3%,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背书。当前公司已获批14款仿制药,覆盖消化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等治疗领域,并布局4款在研创新药。 凭借着入选国家集采的4款主力产品,公司在中国仿制药市场占据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中消化系统领域的拳头产品海慧通®市场份额高达59.3%,独占鳌头;心血管领域的安必力®则以25.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这些核心产品构成了其当前业绩的基石。2024年,公司更是获得了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已商业化产品情况 摘自《招股说明书》 海西新药近年的财务数据描绘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2.12亿元攀升至4.67亿元,净利润也从0.69亿元增至1.36亿元。然而,亮眼增长的表象在2024年被撕开一道裂缝。净利率从上一年的37.09%骤降至29.16%。深入探究,销售费用激增是核心推手。2024年该项支出飙升至1.66亿元,同比增长78%,占营收比例高达35.5%。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国家集采带来的销量红利正在消退,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以求维持市场地位,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 经营业绩情况
海西新药:二闯IPO!仿创双轨的艰难跋涉

干细胞治疗正式开闸!行业在机遇和争议中驶向未来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蛋黄酥 作为#再生医学 领域核心的#干细胞治疗,正在步入快车道。 美国在2024年底批准了首款间充质基质细胞产品RYONCIL上市,而我国则在今年年初批准首款干细胞产品铂生卓越生物科技的艾米迈托赛注射液(商品名:睿铂生)上市,且4月的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上还透露已有3款干细胞药物进入了上市许可阶段。两大监管机构的“开闸”体现了对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及前景的阶段性认可,2025年终于迎来了干细胞商业化的元年。这无疑也标志着这条赛道正式从投入期迈向收获期,吸引着更多的资本向这片沃土投来关注的目光。 这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折射出干细胞治疗的巨大潜力,也必将带来监管、伦理与商业化的深层交织。 一、海南博鳌“特区”:干细胞治疗前沿阵地 人类对干细胞的热忱自不必多说,其强大的多向分化和自我革新能力在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很多传统技术路径难以解决的领域都具备较好的治疗潜力,尤其是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出现,可以通过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来规避伦理问题,并且赋予个性化治疗以更大空间。专业机构Market.US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美元(CAGR14%),国内也有机构预计中国市场将在2026年达到325亿元。 间充质干细胞/基质细胞抗炎作用机制 来源:Mesoblast 官网,华福证券研究所 不过,以往在国内并没有疗法正式获批的干细胞治疗其实一直是“黑户”。直到近期药物的获批和海南博鳌地区政策的出台,这项技术才真正走入了合规应用阶段。 而海南博鳌凭借“先行先试”的创新政策,成为了国内干细胞治疗的风向标。 今年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生物医学新技术促进规定》正式实施,除了明确所有项目都需要在卫健委和医保局备案之外,也放宽了机构准入门槛和临床结果在药品注册申报上的应用,大大缩短了先进疗法的落
干细胞治疗正式开闸!行业在机遇和争议中驶向未来

液氯:业绩分化,需求低迷,行业期待反转!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蛋黄酥 最近一段时间,在火热的资本市场上,有一个细分领域迎来了大涨,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那就是液氯。#亚星化学(600319)、#氯碱化工(600618)、#巨化股份(600160)等企业的股价也都节节攀升。 亚星化学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简单来说,作为#氯碱 大家庭中的一员,#液氯 相较氯气便于运输和贮存,但属于危化品。如果把其产业链打开,液氯的上游原材料为原盐,生产过程中还需用到水电资源,下游主要为PVC、环氧丙烷等。 液氯产业链(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那么,液氯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呢?企业们的业绩是涨是跌呢?笔者今天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深陷负价困局 化工产品发展状况如何,首先得从价格走势来分析。 今年以来,液氯的价格走势呈现出了负价困局。就以这个月为例,全国均价-247元/吨,环比下跌了将近15%。山东、河北等液氯主产区的价格甚至下跌了近350元/吨,不夸张地说创下了年内价格的新低。 液氯的市场价格(来源:隆众) 价格能出现负数,主要是因为行业呈现出“以碱补氯”的局面。毕竟,氯碱生产过程中会按比例产出烧碱和氯气,但市场对于氯和碱的需求却不一定符合这个比例,这就导致了氯碱不平衡的问题。从近一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烧碱需求表现强于液氯,所以以碱补氯就成为了常态。 再进一步讲,目前的液氯行业也确实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据笔者了解,液氯行业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已经不足85%,在持续走低。 如果往下游看,#PVC 仍为我国液氯最大需求领域(终端需求主要在房地产),需求占比大约有四成。从目前来看,PVC仍是供需过剩格局,所以需求端耗氯下游行业的整体开工率仅约40%,部分行业甚至全线停车,这直接压制了液氯的价格复苏。 虽然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用氯大幅增长,但是其在液氯的需求占比还不到5%,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而没有对比
液氯:业绩分化,需求低迷,行业期待反转!

宁波银行 | 营收净利双增长,资产质量稳居行业前列

来源/宁波银行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8月28日晚间,宁波银行正式对外披露2025年半年报。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总资产突破3.47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04%。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营业收入371.60亿元,同比增长7.91%。不良贷款率0.76%,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业内较好水平。与此同时,公司公告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来源:宁波银行2025年中报解读 2025年上半年,面对行业息差收窄、盈利承压的挑战,宁波银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董事会战略指引下,以差异化经营策略和“真心对客户好”的理念,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深化数字化建设、完善风控体系,该行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高质量发展根基愈加坚实。 一、服务实体质效提升,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坚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精神,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工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深深扎根经营区域。 面对数字化的浪潮,宁波银行聚焦智慧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愿景,发挥开放银行金融服务方案的优势,持续加大投入,依托“十一中心”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和“三位一体”的科技研发体系,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通过金融科技驱动助力商业模式迭代升级,实现为业务赋能、为客户赋能的目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资产规模实现稳健增长。 上半年,宁波银行不断升级的“专业化、数字化、综合化、国际化”赋能体系继续发挥成效,在助力更多实体经济客户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的同时,也持续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34,703.32亿元,比年初增长11.04%;存款总额20,764.14亿元,比年初增长13.07%;贷款及垫款总额16,732.13亿元,比年初增长13.36%,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来源:宁波银行2025
宁波银行 | 营收净利双增长,资产质量稳居行业前列
雅下概念中的$勘设股份(603458)$ 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勘察和设计“双综合甲级”单位,这是行业内等级最高、涵盖业务领域最广、标准要求最为严格的资质。2024年11月,勘设股份与贵阳公交、翰凯斯,联合成立了贵州勘设泰宇坦行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无人驾驶接驳、无人零售车、无人配送等服务的运营。勘设股份是大股东也是主要出资人,持股70%;贵阳公交是贵阳市唯一的城市公共交通国有企业;而翰凯斯则是以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为核心技术的企业,业务覆盖全球29个国家。这三者形成了资金、技术以及政府的完美结合。在1+1+1>3的合力下,泰宇坦行已拿到无人车运营牌照,成为无人出行领域兼具技术实力与运营经验的新势力。 $特斯拉(TSLA)$ $Coinbase Global, Inc.(COIN)$
@浩海投研:勘设股份︱全球首发无人车运力RWA!甩出王炸

勘设股份︱全球首发无人车运力RWA!甩出王炸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勘设股份(603458),这家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企业,最近接连踩中风口。 勘设股份是勘察设计和工程承包领域的资深玩家,在贵州省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地地区具有丰富勘察设计经验。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和项目优势,让它在万众瞩目的雅江水电站项目中,被寄予厚望。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扎根传统基建的企业,还在悄悄布局无人车赛道,并且率先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无人驾驶应用场景的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项目。 勘设股份,到底还藏着多少惊喜? 一、搭建无人车运营平台,锚定智能网联 勘设股份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贵州省交勘院,主营工程咨询与工程承包业务,覆盖公路、市政、建筑、水运、生态与环保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行业,资质是衡量公司实力的硬性指标,不仅彰显其专业能力,更是开展业务、承接项目的根本。勘设股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勘察和设计“双综合甲级”单位,这是行业内等级最高、涵盖业务领域最广、标准要求最为严格的资质。 经过近60年的持续发展和积累,勘设股份积累了丰富的复杂地区勘探设计经验,掌握山区特殊桥梁、特长隧道、地质勘察、生态环保、大体积地下空间应用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千米级”桥梁、“万米级”隧道的独立勘察设计能力。而且公司在西藏多地承接过勘察设计等任务,其全资子公司贵州陆通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西藏设立的分公司,是其拓展西藏市场的窗口。 来源:互动问答平台-勘设股份 如今,伴随总投资1.2万亿的雅江水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勘设股份迎来了传统业务领域的重大发展机遇。 此外,在紧抓这一机遇、夯实老本行的同时,勘设股份又将触角伸向了智能交通运营领域,开启业务多元化布局。 2024年11月,勘设股份与贵阳公交、翰凯斯(PIX Moving),联合成立了贵州勘设泰宇坦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宇坦行”),专注于无人驾驶接驳、无人零售车、无人
勘设股份︱全球首发无人车运力RWA!甩出王炸

寒武纪︱市值破5500亿!国产AI芯片,迈入盈利新阶段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近一个月,寒武纪(688256)可谓风光无限。 截至撰稿(2025年8月26日),#寒武纪 市值已经强势突破5500亿,甚至一度冲向5800亿。这一里程碑式的跨越,不仅彰显了寒武纪自身的超强人气,更如同在整个#AI芯片 赛道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整个板块为之震动。 来源:亿牛网-寒武纪 在寒武纪掀起的AI芯片狂潮下,同属AI芯片赛道的云天励飞(688343),也强势闯入大众视野,狂拉20cm涨停。 二级市场上,国产AI芯片,简直势不可挡。 一、寒武纪:云端业务为主,智能整机助推收入 寒武纪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其中云端产品线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实现收入11.66亿,占总营收99.3%。 来源:同花顺-寒武纪2024年度数据 云端产品线目前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其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进行人工智能处理的核心器件;智能整机是由公司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提供核心计算能力,且整机亦由公司自研的服务器产品。 简单来说,寒武纪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等产品获取收入。2024年,这部分收入同比大涨1187.78%。 寒武纪业绩猛涨、市值飙升的背后,一方面,得益于#AIGC 技术日益成熟,催生智能算力需求增长;云计算、大数据、5G、IoT等新兴产业也驱动智能芯片需求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从寒武纪自身的角度出发,思元系列芯片不断迭代,也逐渐打开了国产替代的市场空间。寒武纪已掌握7nm等先进工艺下开展复杂芯片物理设计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已将其成功应用于思元100、思元220、思元270、思元290、思元370等多款芯片的物理设计中。 来源:寒武纪2024年年报 此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即国产
寒武纪︱市值破5500亿!国产AI芯片,迈入盈利新阶段

民营石化双巨头:市值腰斩,业绩滑坡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近几年,#石油化工行业 景气度大幅回落。 恒力石化(600346)与荣盛石化(002493)作为中国石油化工两大民营龙头企业,2021年初,二者市值曾分别高达3200亿+、2900亿+,盛极一时。然而如今,均已跌至1000亿上下。 这场市值的高台跳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业绩。 2021年,#恒力石化、#荣盛石化 扣非净利润分别高达145.21亿、124.32亿。然而到2024年,恒力石化扣非净利润已降至52.09亿,荣盛石化更是惨淡,仅剩7.62亿。 那么,二者业绩为何大幅滑坡?二者之间巨大的盈利差距,又是如何产生的? 一、原油价格高企,石化业绩变脸 恒力石化和荣盛石化的发展路径有着相似之处,二者均从传统纺织行业起步,多年来不断向上游延伸,逐步实现了聚酯、PTA、PX、炼化环节的布局,成为大型石化企业,主营业务囊括从“一滴油到万物”。 来源:荣盛石化2024年年报 具体来看,恒力石化具备2000万吨原油与500万吨原煤加工能力,主要产出520万吨PX、180万吨纤维级乙二醇等高端化工产品及少量燃油。另外,已建成投产1660万吨/年PTA产能,成本优势显著。 荣盛石化则已形成加工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对二甲苯、420万吨/年乙烯处理能力,2002年建成了首套#民营PTA 生产线,另外聚酯薄膜年产能达到43 万吨,位居国内前四。 从业绩来看,2024年,恒力石化实现营收超2000亿,其中,炼化产品、PTA、聚酯产品分别实现收入1081.39亿、681.22亿、417.66亿,分别占总营收45.74%、28.82%、17.67%。 荣盛石化规模更胜一筹,2024年总营收已超3000亿,其中化工产品、炼油产品、PTA分别实现收入1217.68亿、1178.56亿、496.78亿,分别占总营收37.30%、36.
民营石化双巨头:市值腰斩,业绩滑坡

欣旺达港股冲刺:消费电池龙头的百亿豪赌

作者/星空下的番茄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锂电池江湖的硝烟从未散去。当#宁德时代(300750)稳坐“电池茅”王座,#比亚迪(002549)凭刀片电池杀出血路,#欣旺达(300207)带着它喂养全球三成手机的电池,正式向港股发起冲锋,准备在新战场上放手一搏。 江湖人称“电子巨头的电池奶妈”的欣旺达,这些年一边给苹果(AAPL.US)、小米(01810.HK)喂“口粮”,一边偷偷打磨新能源的利爪。它带着850Wh/L能量密度的硅碳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的6C超充技术,还有20多个遍布全球的生产基地,企图在资本市场上演“电池版变形记”。 然而,9千项专利、9722人的研发团队、40%电芯自供率——这些漂亮的底牌,在红海价格战里究竟能打几分?当工厂流水线以每三秒一块电池的速度飞奔,港交所上市进程的推进,欣旺达的产业重构也进入关键阶段。这次,靠给手机“续命”发家的老炮,能否真正接住新能源赛场的接力棒。 一、消费电池霸主,业务结构转型进行时 欣旺达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 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涵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系统三大板块。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占据全球领导地位:2024年手机电池市场份额达34.3%,连续五年位居行业首位;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全球市占率21.6%,位列市场第二。客户网络覆盖全球前十手机品牌,包括苹果、小米等头部企业,形成了稳定的订单基础。 主营业务情况 摘自《招股说明书》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总营收从522亿元增至56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6%。净利润表现更为亮眼,从10.7亿元提升至14.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7.5%。 经营业绩情况 摘自《招股说明书》 不过目前公司的业务结构也正经历着深度调整,消费电池收入占比从61.4%降至54.3%,动力电池业务同期销量增长125.9%至25.3GWh
欣旺达港股冲刺:消费电池龙头的百亿豪赌

互联网医疗:行业终迎分化,AI重构未来?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蛋黄酥 2024年是互联网医疗出现明显分化的关键一年。 在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蚂蚁集团完成了对素有互联网在线诊疗第一平台之称的好大夫在线的收购。在商业模式繁多但始终只有医药电商屹立不倒的互联网医疗行业里,坚持不卖药、不做医疗广告的好大夫一直是个令人钦佩的逆行者。最终选择联姻巨头虽然并不令大家意外,但笔者还是唏嘘于在这条赛道里,“理想”二字终究过于厚重了。 在现实压力下,各路玩家也在不断切换打法。平安好医生(01833)紧抱B端,发力F端成功扭亏为盈。方舟健客(06086)深耕AI,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有序增长,年报披露后次日股价暴拉16.22%;而京东健康(06618)、阿里健康(00241)等医药电商平台则在经历挥泪斩家医和布局泛健康赛道等大事件中遭遇着市值波动。 阿里健康近一年总市值(亿元)变动趋势图 来源:笔者整理 在笔者看来,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大浪淘沙之后,幸存者们都学会了少讲故事,多去寻找更现实的活法儿。 一、强监管、促创新、畅渠道 2024年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向。 1►监管升级 除全国层面的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推陈出新之外,去年也有多省市陆续出台了省级的监管办法,比如《福建省互联网诊疗监管实施办法》和《河北省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这些文件无一例外都对禁止AI代替医师开处方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进行了再次明确和强调,河北省还要求互联网诊疗数据需要实时上传至省监管平台。总之,互联网医疗行业长期存在的不少灰色地带越来越多地被明确在了阳光下。 2►拓宽创新视野 AI无疑是这两年最火爆的概念,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被无数人期待。去年11月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提出了84个应用场景,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未来可能落地的方向提供了一些参考,比如根据患者信
互联网医疗:行业终迎分化,AI重构未来?

华胜天成︱四次转型,押注AI,成功上岸?

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8月以来,整个A股市场热情回暖。以上证指数为例,8月1日上证指数开市指数为3568.26点,截至8月20日收盘,上证指数为3766.21点,较8月1日开市指数上涨约5.55%。 相较于大盘涨势,#华胜天成(600410)涨幅更加突出。东方财富数据来看,自8月以来,华胜的股价涨幅达110%以上,为大盘涨幅的20倍,上涨原因主要是板块热度及业绩两个方面。自8月以来,#人工智能大会 在上海和北京等地相继召开,AI的热度甚嚣尘上,作为AI生态的一员,华胜自然水涨船高;其次,根据公司最新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约1.2亿-1.8亿,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来源:东方财富官网-华胜天成(截至2025年8月20日) 表面看,行业利好且扭亏,但实际上华胜自身的业绩并无实质改善。 一、四次转型,押注AI 业务角度,自华胜成立以来,共进行了四次业务转型。 成立之初,公司业务以#IT产品代理及系统集成 为主。换句话说,就是组装及代理销售。2004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为首家覆盖大中华区的本土IT服务商。2007年,公司开始从单一软件业务向IT综合服务商转型。2008年,公司将业务重组为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三大板块,形成了三大业务并驾齐驱的局面。 2010年,在国家大力倡导云计算发展的背景下,华胜响应号召,明确了云计算发展战略。具体来看:2010年,公司斥资近1000万美金收购了摩卡软件100%的股权,借此提升了在整个运营商行业的市占率(移动运营商是摩卡软件的大客户);同年,公司又以5000万人民币收购了磐天集团100%股权,据此加强了在金融、邮政、社保和税务等方面的竞争能力。 两次转型之下,华胜的收入直线上涨。2011年,公司总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2012年,公司营收达到巅峰,总额为52亿元。 来源:同花顺iFi
华胜天成︱四次转型,押注AI,成功上岸?

粘胶短纤:供给收缩,需求增长,好日子来了?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上有一个细分化工板块迎来了大涨,那就是粘胶短纤。比如#吉林化纤(000420)直接迎来了一波涨停。#南京化纤(600889)、#三友化工(600409)等企业也迎来了复苏。 吉林化纤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简单来说,#粘胶短纤 是棉花最佳的再生纤维替代产品,主要用于贴身衣物、床品等面料,同时,它也可与棉花、涤纶短纤等制成混纺纱增强性能。所以,通常来说,它的价格和棉花的价格走势高度相关。 粘胶短纤的分类 那么,粘胶短纤最近的价格走势如何?曾经供给过剩的状态是否得到了缓解呢?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高开工,供给侧出清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你会发现,作为一个传统的细分化工行业,粘胶短纤近四年的市场规模呈现出了震荡的趋势,去年的规模接近555亿元。 粘胶短纤市场规模(来源:观研天下,亿元) 按理说,没有太大增长的市场,不会得到那么多投资者的关注。但是,今年以来,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截至目前,粘胶短纤的库存不到17万吨,换算过来前粘胶短纤工厂库存不到11天,处于历史比较低的水平。而另一边,行业的开工率却维持在85%以上,这个水平明显处于高位。 粘胶短纤库存量变化(来源:百川盈孚) 而如果沿着产业链往上看,其原材料之一的溶解浆今年以来呈现出了下降趋势,而粘胶短纤价格相对坚挺,总体维持在12900-13100元/吨。两者的价差有所扩大。就在最近,有一些粘胶短纤企业更是出了新一轮政策,价格整体提升150元/吨左右,这也让不少投资者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从供给端来看,行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供给侧的出清。毕竟,从政策端来看,由于粘胶短纤生产需要消耗较多的水电,而且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所以行业政策开始严控行业新增产能。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去年国内粘胶短纤产能只有大约480万吨,相较于2020-2
粘胶短纤:供给收缩,需求增长,好日子来了?

英维克VS高澜股份︱风口上的液冷,狂飙踩刹车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绿豆汤 这段时间,#液冷服务器 板块涨势很猛。 来源:同花顺-液冷服务器,截至2025年8月20日 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数据中心高密度化趋势加剧,传统风冷难以应对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液冷作为高效散热方案,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英维克(002837)与#高澜股份(300499)凭借早期技术积累,已成为液冷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不过,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两家公司的经营层面也显现出诸多风险点与待解问题。 英维克收入高增,但毛利率下行,增收不增利矛盾加剧,另外其液冷产品虽然风很大,但实则收入占比并不高。至于高澜股份,传统领域业务萎缩,凭借信息与通信液冷产品以及储能液冷产品实现收入突破,却深陷亏损困局。 一、英维克收入高增,但毛利承压 英维克成立于2005年,是业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主营机房温控节能产品、机柜温控节能产品、客车空调、轨道交通列车空调及服务、电子设备散热业务。 其中,机房温控与机柜温控是英维克的营收支柱,2025年上半年合计收入22.77亿,占总营收88.5%,且保持高增速: 机房温控产品收入13.51亿(占比52.5%),同比增长57.91%,主要服务于数据中心、算力设备、通信机房等场景; 机柜温控产品收入9.26亿(占比36%),同比增长32.02%,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基站、储能电站、智能电网各级输配电设备柜等户外机柜或集装箱的应用场合。 来源:国海证券 但盈利端表现疲软。2025年上半年,英维克归母净利润增速仅17.54%,远低于营收增速(50%)。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机房温控毛利率降至25.83%(同比降2.63%),机柜温控毛利率降至28.09%(同比降1.67%)。 来源:英维克2025年半年报 据英维克解释,主要是受区域销售组合以及产品销售组合的影响,同时在中国市场
英维克VS高澜股份︱风口上的液冷,狂飙踩刹车

AI芯片功耗飙升!液冷技术,不可或缺!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绿豆汤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全球科技巨头不断加码AI,在#算力这条超级赛道上,几个细分领域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其中,伴随数据中心、算力设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液冷技术 成为了重点关注的一条赛道。比如#欧陆通(300870)的股价直接起飞,#方盛股份(832662)、#高澜股份(300499)、#会通股份(688219)等企业也都全线飘红。 欧陆通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那么,液冷服务器作为当前“散热革命”的重要解决手段,行业发展到底如何?是什么让其最近迎来了上涨呢?笔者今天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高增长,几乎成为必然 最近,#AI赛道 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的英伟达,旗下GB300系统已经交付。据悉,该系统集成72颗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颗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部采用了液冷散热技术。 这算是给液冷技术的支持者打了一针“强心剂”。毕竟,液冷技术相较于目前市面上更常见的风冷系统,散热效率更高,设备体积较小。从几百瓦的CPU服务器到几千瓦的GPU异构服务器,热功耗提升超数十倍,液冷服务器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如果进一步拆分,液冷系统可以分为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其中冷板式液冷是最主流的液冷方案。据专业机构预测,其市场占有率未来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政策方面,也是支持液冷技术从“可选”到“必选”。就比如到了今年年末,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液冷技术就成为了重要“助推器”。 政策对液冷的相关要求(来源:格隆汇) 从真实的数据来看,去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67.0%,这个增长率可以说放在任何行业都是首屈一指。展望未来,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接近5
AI芯片功耗飙升!液冷技术,不可或缺!

工业富联︱业绩狂欢背后,低毛利率仍是隐忧

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蛋黄酥 近期,全球#制造业 代工巨头工业富联(601138)股价涨势惊人。一方面缘于大盘回暖,另一方面缘于业绩报喜。根据新鲜出炉的中期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约35.58%,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8.86%。双重因素推动下,截至8月15日,公司市值已近9000亿元,成为最近七年来最高。 难怪股民戏言,曾经的工业富联你爱理不理,现在的工业富联你高攀不起。 来源:亿牛网 详析工业富联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是#AI服务器 的拉动。虽然收入规模大幅增长,但其实低毛利率仍是其硬伤。 一、消费电子倒下,AI服务器接力 分析工业富联,就不得不提#富士康。2018年,富士康将体系内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及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 业务及相关资产,打包并以工业富联的名称在A股上市。基于这样的背景,大家对工业富联的业务应该也会有所感觉。 历年收入结构来看,2016-2023年间,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占据工业富联收入的半壁江山。通俗讲,所谓的“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主要就是交换机、路由器和移动手机等业务。 来源:同花顺iFinD-历年营业收入 一直以来,此业务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客户依赖。据2023年年报披露: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约为65.33%。公开信息显示,其中苹果相关业务占比约为35%-40%。换句话说,工业富联妥妥的果链企业。 来源:工业富联2023年年报 然而,最近几年,随着手机等#消费电子 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整个市场需求进入疲软期。再加上,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相关业务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富联收入同比降幅高达6.94%。 移动设备虽然倒下了,但AI崛起了。 据公司财报披露:在全球科技产业智能化浪潮驱动下,全球各大云服务商对AI基础设施投入增长,拉动AI服务器市场爆发增
工业富联︱业绩狂欢背后,低毛利率仍是隐忧

CPO:英伟达背书!光通信的新蓝海!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就在这几天,资本市场迎来了狂欢,沪指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而在一众飘红的板块中,有一个板块格外耀眼,那就是CPO(#共封装光学)。#CPO概念股 从5月初就开始一路上扬,直到最近也没有要停下的脚步。 CPO板块(来源:东方财富) 其中,#中际旭创(300308)、#剑桥科技(603083)、#方正科技(600601)等企业都实现了领涨。 简单来说,CPO就是一种集成了光学组件和#电子芯片 的模块,用于高速光通信系统中。本质上它将光学收发器、调制器、解调器等组件封装在一个模块内,再与芯片共同封装在同一个芯片包里面。 CPO示意图 那么,CPO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投资者们都疯狂押注这条赛道。笔者今天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机遇与挑战共存 其实,CPO能火起来,必须要感谢AI技术尤其是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数据最能说明一切,全球AI训练算力需求每3-4个月翻一番,2012年以来已增长超过50万倍。 而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中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关键组件,其性能变得至关重要。此外,传统光模块在尺寸和集成度方面也很难满足数据中心日益紧凑的布局需求。在这种背景下,CPO技术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CPO的核心优势在于功耗大幅下降,相较光模块功耗节省达到3.5倍,而且信号连接损耗至少减少了80%。因此,专业机构也给了它更高的期待。据机构预测,到2029年CPO端口出货量将从目前的不到5万个增长到超过1800万个。 CPO降功耗的效果(来源:长江证券) 而看得更远一些,到2035年,CPO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2亿美元,未来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接近30%。这个增长速度,放在任何一个赛道上,都是非常惊人的。 然而,CPO作为下一代技术,坦率的说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某些方面还有短板。比如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据笔者了解,当前1.6T端口的C
CPO:英伟达背书!光通信的新蓝海!

稳定币再次起飞!恒宝VS东信,领头羊前路未明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绿豆汤 近几个月的A 股市场,有一个板块的热度堪比盛夏高温,那就是#稳定币。两大人气龙头#恒宝股份(002104)、#东信和平(002017),股价一路飙升。 其中,恒宝股份此前沉寂了一个月左右,不曾想又强势归来再创新高,截至8月15日市值正式突破200亿。要知道,5月底的时候,恒宝股份的市值才刚过50亿,不到三个月,硬生生涨了4倍! 来源:同花顺-恒宝股份,截至2025年8月18日 更有意思的是,8月14日晚,香港证监会和金管局刚给稳定币降了降温,发声明重申牌照申请等存在不确定性,呼吁公众保持谨慎。结果次日,恒宝股份大涨7.36%;18日,东信和平再度涨停。 来源:同花顺 恒宝股份和东信和平是#智能卡 领域的龙头,在这次稳定币风口里,完美搭上了顺风车。只是股价涨的猛,业绩却没跟上。不知到最后,该如何收场? 一、智能卡为基本盘,面临市场天花板 据财报介绍,恒宝股份主要为银行、通信、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防务、交通等多个行业提供高端智能化产品及数字安全解决方案等服务。 东信和平主要为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政府机构、物联网设备生产及运营企业等客户提供智能卡、安全模块、平台软件、智能终端等数字安全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 但实际上,如论主业如何包装,恒宝股份和东信和平仍然是以智能卡为基本盘。 所谓智能卡,主要是面向通信、金融、政府和公共领域提供的SIM卡、银行卡、社保卡等。 来源:东信和平2024年年报 恒宝股份和东信和平都已经在智能卡领域深耕二三十年。在金融领域,恒宝股份是最早获得银联、维萨(VISA)、万事达(MasterCard)、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 日本JCB等组织认证的特许制造商之一。而东信和平,则早在1999年就发行了第一张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SIM卡。 时至2024年,恒宝股份制卡类业务
稳定币再次起飞!恒宝VS东信,领头羊前路未明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