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腾讯财报中,跟盈利相关的指标过多,比如经营利润、净利润、调整后净利润、自由现金流等,怎样评估计算腾讯的盈利,能更好的反映腾讯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一直是很多腾讯股东关注的重点。 关于这个问题,前几年我写过三篇相关的文章: 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 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二)-引入核心净利润 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三)-净自由现金流 随着不断的学习,群友探讨,关于上面这个问题,我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提升,之前的几篇文章也有一些值得推敲和完善的地方,所以今天再发一篇更新下我的看法。 先简单回顾下腾讯财报几个利润相关指标的局限性: 经营利润:包含了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也就是包含了补贴、退税以及其他一些项目。 净利润:包含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股息收入、联营/合营公司盈利(亏损)、捐款、商誉减值、无形资产减值等。 调整后净利润:不包含投资收益,但股份薪酬、无形资产摊销、减值拨备均未计入成本。 自由现金流:最近一年腾讯大幅提高了AI相关的资本支出,导致自由现金流波动非常大,短期来看已经不太能反应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如上所述,财报中的经营利润,净利润,调整后净利润,自由现金流,用来评估腾讯核心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或多或少有些不完美的地方。 所以我的评估方法依旧是-核心净利润,核心净利润的逻辑,之前这篇文章具体阐述过:拨开迷雾探寻腾讯的真实盈利数据(二)-引入核心净利润 但是今天这篇对上篇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完善。 上篇文章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核心净利润=毛利-两费-所得税 本篇调整的地方是: 核心净利润=毛利-两费+股份薪酬-所得税 很明显,主要区别就在于腾讯授予员工的股份激励,到底算不算成本,应不应该加回。 之前我认为腾讯的股份激励,虽然没有现金流出,但依旧是一种成本,因为公司增发了股份,而股份本质上也等同于现金,所以我认为股份激励需要算成公司的一种成